毗耕Pi-geng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不要想只用一個解決方案包含農業-No only One Solution for agriculture"

我們很習慣只想用一個方案就能通通解決所有問題,好像政府效能不好,我們認為用選票換另一個人,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亦或是教育問題、年輕人失業、經濟問題等等,就是只想用一個方案,"碰",魔法般的把一切問題解決了,然後大家安居樂業。這讓我想到中國文化中流傳了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的"遷"能通通解決所有問題,我不以為然。在only one solution 的架構下大概是排他性的,即便有什麼配套措施,熟輕熟重,顧此失彼。整體規劃是站在另一種高度時可以洞見的概念,所以不是頭痛醫頭,甚至頭痛醫腳。

台灣的農業產銷問題不是昨天發生的,累積了數十年,當然不可能單用"直接跟農夫買"這種概念解決所有問題,直接跟農夫可以幫助農人對自已的農產品有負責任的態度,增加農人面對消費者的機會是打破資訊不對等的藩籬,就是資訊不對等造成農人自信不足,不當施種,消費者不客觀評價農產品價格、價值;然而"直接跟農夫買"使得農人的行銷、客服成本也是增加的,對一個專業分工的社會來說,要求農人從生產到行銷全包,也不是合理與同理的做法。

整體來看,我們需要一連串的系統維持農人生產的收入、專業性、健康、自信;毗耕計畫在過去的這一季中,我們與其他的農民們有很好的合作,毗耕計畫提供了收購價格高於公糧2元,並且保留一部份讓契作農友可以用九厘米品牌出售,賺取生產到未端的價差,同時透過這個過程農友們會從直接面對消費者得到足夠的回應,並建立自信;我們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與生產技術管理,包括了選種、育苗、整地、耕種管理、病害防治、田間除草、收穫、收穫後處理、包裝,農友們在這個生產管理方式中可以不使用化學農藥,自然他的健康問題,土地的生態問題我們可以透過這個商業模式推動,而這種共同生產的管理機制也確保了我們的資源沒有重複浪費,而這一切的正循環,都讓我們的農友們有很多的機會有自信的從事農業工作,在社會的分工下提供好的農產品,並管理好你我生長的自然環境。我們希望透過共同生產可以有足夠的產量與日式餐廳、特色餐廳合作,除了滿足家庭消費者,我們也希望滿足常在外面吃飯的你。


關於:
購買九厘米: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zn80-TVSKh8gXKuH44xXV7-33JLvANvVmBe5Ar1QTYQ/viewform
選種,台南16號 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13756/
除草,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28180/
年節包裝設計,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23094/
病蟲害: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2478/
履歷:
https://sites.google.com/site/pigengfarmerwork/home/jiu-li-mi-ding-gou?pli=1
https://www.facebook.com/pigengfarmerwork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農夫需要一個太太 The Farmer wants a wife


故事的場景是在台南的青年農民小聚上碰上「鳳梨小王子」,碰到如此上進的農業青年是格外的高興,彼此互相交換這些年種田的心得、地區性的農業奇觀、農產品行銷方式,評論了一下我國偉大的農業政策,尤其免不了要談談鳳梨王子與毗耕小農都入選的「即時從農」輔導方案,這讓青農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即時從農」青年農民輔導政策,堪稱我國農業政策史的創舉,也是我倆討論的內容。這憂國憂民的青農話題繞回彼此的生活,鳳梨王子隨性的說他是時下最流行的三單男-單車、單眼、單身。在我看來,三單男重點不就是單身啊~~~~~~啊,若要說的更悲情些,在農村生活的三單男是單雙筷、單人床、等嘸人,這把青年在農村中孤掌難鳴、孤枕難眠的悲情寫照具像的表達出來了,不只如此,也把台灣農村勞動人口持續老化的困境點出。


鳳梨王子()與毗耕小農()正在交流農業的種種現象

這是其來有自,農村青年從業人口與性別比例,從99年行政院主計處農業普查報告(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331411502371.pdf)就看得出一二。按99年農牧戶全體概況結果(2829),顯示農牧戶(擁有農地之家庭)人口277.6萬人中男女比例(%)53:47,而全國男女比例是50:50,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正在從事農業工作的男女比例共155萬人 (46),男性佔59%,這更是離全國男女比例遠了些。再觀察年齡分佈時,未滿15歲人口佔總農牧戶人口中的13.4%(全國為15.7%),而高於65歲以上人口則佔總農牧戶人口中的20.6%(全國為10.7%),顯示農牧戶年輕人少與老年人多的人口老化現象是格外嚴重,然而不服老的農民朋友(有從事農牧業工作-30;有從事農牧業工作人口佔農牧戶總人口24.6%)卻是比例相當高,有4成的70歲農民,5265~69歲資深農民仍然在田間活躍,這大比例的資深農民將農民平均年齡一舉拉抬超過國際水準,在巴西為52歲、美國為57歲、非洲為60歲,我們可以簡單為台灣農村勞動力人口下結論就是「男性資深農民」是主流,這也難怪未婚的女性朋友相對稀少了。接繼著觀察農牧戶從業人員的工作型態(46 ),會發現常年僱工比例是五五波,其餘臨時工是女性天下,不支薪資人員是男性天下,你可以想像這若是描述在同一個家庭的工作況態時,是不是就會出現比較多的風險,像是臨時工的工作不穩定,不支薪資人員的收入等待著作物週期性的收成。

別急著下結論呢!

人說,愛情與麵包,孰輕孰重。難到是青年男性返鄉種田臉上寫著經濟能力不足嗎?事實上統計資料告訴我們年輕的農牧業工作指揮者(25~44)年收入是最高的,平均有444k(72),若採多元化經營例如加工或是休閒,全年收入為傳統經營者的3.3倍,這已經超過一般青年就業月收22k的水準太多了。

人說,愛情與麵包,孰重孰輕。種田青年該不會很古板吧,不知道怎麼戀愛?不,不,不。鳳梨王子說:「種鳳梨就像在戀愛一樣」,雖然這種講法太矯情,事實上細心的呵護是農業工作的核心技能,自然互動多時,養成寬闊、大方的心胸,認真中又不失幽默,我想這種不可多得的青年農民大概最受菜市場婆婆媽媽們的喜愛了。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這個有趣的澳洲節目,是農夫版的「我愛紅娘」,或是「王子的約會」,但節目氛圍中少了一些華人士大夫的觀感-把工作分為不流汗的高層工作與會流汗的基層工作,正面的看待農業做為一種生活方式、職業的社會價值,大家不妨到YouTube中娛樂一下。

沒錯,「農夫需要一個太太」是假議題,真正的議題是我們如何用正確的眼光來看農業? 在習知的農業負有生產糧食等社會責任,近年又因環保與生態意識的抬頭,農人有著生態教育的新使命,當陸續發生幾些重大的食品安全問題時,農人又負起了生產與把關健康農產品的責任,農人在台灣的社會地位似乎有些微的改變,大家愈來愈支持在地生產的小農,對於青年回鄉從事農業工作也給予鼓勵,只是當進一步的鼓勵自已的下一代參與農業工作,則是卻步,甚至當女兒要嫁給農人時,還存有不忍將其推入火坑的想法。

農業嚴格來說不單是一種工作類別,還是一種生活方式,有別於上下班打卡的摩登社會,農業的生活形態對普遍的都會人隔著一層陌生面紗,這種距離不只是地理上的城鄉差距,還多了一些本質上的誤解。

一起來認識青年農民吧!


有人說支持農業最好的方式就是認識小農,借著這句話,我要說:「支持農業的永續,最好的方式就是認識青年農民」,你可以透過網路認識正在農村奮鬥的青年農民們,他們利用擅長的網路工具,樂於在網路上分享他們的在田裡的點滴(fb: 台灣農業青年聯盟籌備會),你也可以到農各地的農夫市集逛逛(http://theme.coa.gov.tw/suggest.php?issue=18514&id=18517),青年農夫們很有直接面對消費者的觀念,希望透過更多的認識大家能了解我們所處的農業環境,並且是帶著更多的同理心在觀察台灣農業的進步與改變。寫到這時台灣正在中度颱風-菲特的路徑上,天祐台灣,盼望在未來的農業工作中,努力的青年農民們可以把心力都花在如何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

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我的國家有青年從農政策


我的國家有青年從農政策,
國家要青年農民貸款300萬,他說年息1.5%貸款給你,已經比其他青年創業貸款利率還低了。

我的國家有青年從農政策,
國家開了"農民學院",他說農民學院著重農業經營實務及農場見習,培育農業經營者專業實務之技能,同時將建立農業經營諮詢服務體系,協助與輔導農民解決經營之疑難,強化經營管理技能,厚植農業人力資源,ba ba ba ba...

我的國家有青年從農政策,
國家要說的都已經說完了…

我的國家喜歡借錢來賺錢,我的國家喜歡辦學校宣傳政績,我的國家有「青年從農政策」!?

投入地區農業已經5年,我漸漸明白一個國家自毀農業的過程,僅是因為沒有良好的青年從農政策。

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

沒有青年的農業是失了香味的玉蘭花



當我們的農業沒有年輕人時,
273年前郭錫瑠蓋的瑠公圳
85年前磯田謙雄蓋的白冷圳
83年前八田與一蓋的嘉南大圳
不知道何去何從,也許漸漸失去灌蓋供能的水圳成為都市計畫中的大排,

當我們的農業沒有年輕人時,
不管是台灣稻米曾有數百數品種,還是數十多種熱門品種,都會慢慢在市場上消失,前人努力育成的水果、青菜、瓜果、根莖類、花卉、家禽、家畜等等,也會慢慢被遺忘。

當我們的農業沒有年輕人時,
國家幾十年的農業政策,補助修耕、保價收購、肥料補助,那怕是防疫、農業科技研究、產銷調節,都沒有好壞的評價,因為已經沒有存在的價值。

投入地區農業已經5年,我漸漸明白一個國家自毀農業的過程,僅是因為沒有良好的年輕人從農政策,是失了香味的玉蘭。

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

2013a插秧

2013a水稻插秧在3/6號完成,今年種的品種是「台南16號」,比起去年的越光米就是同個父母,不過比較晚生,而且是特別選出來的孩子! 好不好吃,大家就期待一下嘍! 

今年特別的事還有一例,就是自已育苗,早在過年的時候,就浸種高山圓糯,高山圓糯的穀粒有比較長的芒,聽原住民的朋友說,株高達一人高呢! 育苗的工作有很多煩雜的過程,最後28天後,就是長這樣了!



高山圓糯就種在這片小小的水田中



雖然只有一片就可以插完了,免不了要把它捲起來,像捲心蛋糕一樣。


按著畫線,彎腰插秧是很累的! 今年手插秧共4厘,兩個人插5小時…你就知道有多累了。


表演一下影子插秧術



留一小叢在田邊,當作補苗用!

2013年2月11日 星期一

轉貼:歸巢:給2013年的明信片


歸巢:給2013年的明信片
本文摘要:那天在田裡溜搭,偶遇急著返家的白頭翁,那樹叢間的鳥巢是它倆的居所,探頭瞧了一眼,陽光撒落旁的溫暖小巢裡,有著白頭翁世代交替的奧秘。也許歸巢的白頭翁而言,僅是生物的本能,至於我,卻是有著巨大的情感依賴。我仔細的思量,這條歸巢的路。
今年推出的明信片是在去年入夏時在田裡拍的,我寫了旁白。那天在田裡溜搭,偶遇急著返家的白頭翁,那樹叢間的鳥巢是它倆的居所,探頭瞧了一眼,陽光撒落旁的溫暖小巢裡,有著白頭翁世代交替的奧秘。也許歸巢的白頭翁而言,僅是生物的本能,至於我,卻是有著巨大的情感依賴。我仔細的思量,這條歸巢的路。

好像景氣真的不太好,外頭的工作不太好找(苦笑),或許返鄉的青年也不是受外在景氣影響,而是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個人生涯的選擇,過去的一年發現愈來愈多的青年回到農村務農,身邊的幾個朋友從研究所畢業後投入種植小番茄、玉米的工作。不只如此,去年與幾個大學生參加CITA改善台灣農業個案計畫甄選,那幾天在雲林的鄉間走訪,一起參與的數百名青年學子對農業是充滿熱忱,我心裡想台灣的農業有希望了,愈多的青年人投入農業,就愈有機會改善原本死氣沉沉的農業環境,尤其是懷抱理想、不怕失敗的青年。
回鄉務農已四年,想想農業環境對青年農人的友善是漸漸的好轉,當然還是不夠的! 多年前我曾當面問我國農委會主事官員,我國的青年農業政策在那裡,他啞口無言,如今顯然政府還沒有針對農村老化、生產者高齡化思考與制定任何的政策,相較臨國日本,卻能在超高齡化社會中,仍讓青年人回鄉種田,是下了許多的功夫;好在社會風氣在崇尚自然、健康的觀念中逐漸增加,許多友善農民的社團、媒體興起,才使得剛投入農業的青年有一些些的鼓勵與盼望,我想這也是使得有一些學子開始敢以農業作為職業的因素吧 !
然後力道還不夠! 就為自已創造有利的農業環境

轉貼:九厘米與設計結合的美麗


本文摘要:看似一張簡單的卡紙,用提繩串起來,竟可程載2 kg的九厘米,我想提繩串起的不只是包裝,在這個禮盒設計中,是串起拿鋤頭的農人與做藝術的設計者,農人需要包裝,設計者需要施展的空間,而兩個面向的需求卻也在這個禮盒的包裝得到滿足,皆大歡喜,原來這就是九厘米與設計結合的美麗
就像所有的商品一樣,包裝使農產品保有乾淨、方便及美觀的加質,除此包裝也可附與產品新的價值與故事。毗耕計畫於2010年開始生產九厘米,歷經3年,6期稻作,生產超過5頓白米,若以每人平均年食米量48kg計算,每年也餵飽8~9個家庭,而所生產的白、糙米皆一包一包自產自銷,碾轉端上每個家庭的飯桌,自產自銷真的是比較辛苦的,但總是希望透過此舉能有效的將利潤回饋在生產者與消費者身上,同時也期待這個年輕的獨立小品牌,能鼓勵更多農民勇於站出來表達自已對農產品的信心與對台灣農業從業環境改變的決心。然而一個小農的稻米品牌倒底可以講述什麼樣的故事與價值,並且能區隔大米商的精裝米? 我自已定義了九厘米與大米商的精裝米最不同的地方是社會責任,是對永續發展、公平交易的渴望,因此除了從種植過考量上述的觀點,包裝上也希望能表答環保意識,且兼具多工能性的任務,另外也希望能在成本付擔許可下支持一個年輕的設計師。
去年(2012)剛獲國際知名設計獎Red Dot concept design award 的萬芙君提供了九厘米新的包裝設計。她在大學完成植物病理學系的教育,對農業現象有著基本的觀察能力,隨後轉至工業設計領域攻讀研究所,並在2010年在教育部的補助下至美國加洲 巴沙狄那藝術設計學院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Pasadena CA)進修,去年才結束在法國布瓦布榭(Design workshops at boisbuchet)暑期設計工作坊的工讀實習,她提到「布瓦布榭是個鄉村田園環境,每天的食物皆採自鄉村中的小田園,從沙拉最簡單的食物當中我能品嚐出陽光的重要,當在這樣的環境中,我發現生活是可以回歸簡單 ,而回歸簡單品嚐生活,這就是歐洲設計哲學最基本的道理,同時在法國農莊的日子,我體會到大自然依循時節,生生不息,環環相扣,也正和設計品的本質相呼應」。
正因為萬芙君信相設計本身就是功能物,有其功能性,因此九厘米新包裝的設計多了一些有用的功能。讓我們看看下面的包裝制作過程與介紹吧。
首先我們將需要的卡紙切割出來,因為禮盒只生產50組,送去印刷公司不太划算,所以被迫純手工制作
然後用印表機印出需要的圖文…a~怎麼QR code 的紅色不太豔麗,看來要直接用印泥來程現了,您可以隨手用手機的QR code功能辨識看看唷!
接下來就是台灣意象的拓印了,拓印的材料是以田裡的廢棄物-稻殼為主,再配合透明的投影片拓印。
設計者萬芙君說:「我們從不該將設計單純視為是一種外觀的變化而是反應了時代概念的變動,採用手工拓印而讓每個包裝都不一樣反應了農產品本身就是生命成果的狀態,而與一般的工業加工並不一樣,工業時代我們講求大量製造,刺激消費,我們需要去不斷的求新求變取滿足各種慾望幻影,而農業生活的本質即是放下這些慾望幻影,回歸最初的狀態,自給自足的狀態,拓印是一種手法,傳達農產品與一般工業被大量複製的狀態是不同的,每個包裝都不樣正如每件農作物都不會是一樣的,我希望透過包裝的再利用,去啟發大家對於農業時期,一物多用,不喜浪費的態度。」
   
這是由一副掛曆與真空包裝米結合的禮盒,掛曆內頁上方是以台灣意象型成的拓印,下方則是以年曆的方式標記毗耕計畫在今年度的農耕進度,看似一張簡單的卡紙,用提繩串起來,竟可程載2 kg的九厘米,我想提繩串起的不只是包裝,在這個禮盒設計中,是串起拿鋤頭的農人與做藝術的設計者,農人需要包裝,設計者需要施展的空間,而兩個面向的需求卻也在這個禮盒的包裝得到滿足,皆大歡喜,原來這就是九厘米與設計結合的美麗 ,至於銷售呢? 肯定是沒問題的。

筆者按:
萬芙君在設計九厘米包裝後,陸續完成菇媽媽的作品。她對這個系列的包裝設計理念本於農家節省純樸之精神,將包裝與日曆結合在一起,而台灣主圖的印製,則是採用此農作物的廢棄物來做拓印,讓每一物均能充分利用,使農人也可成自行拓印創作,還設計於農人。若您也是農人,對本台灣農物拓印日曆計畫有興趣,請來信農青設計vogue690@gmail.com,本設計有專屬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